400-886-0902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从19届全国色谱会“看”色谱研究热点

从19届全国色谱会“看”色谱研究热点

提供来源:色谱仪 日期:2013年04月12日

2013年4月3日,历时3天,900余人参加、两年一届的 “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以下简称为:全国色谱会)”在福州落下了帷幕。
自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开创色谱法以来,色谱技术已经走过了110年。此间,色谱技术曾多次直接或间接获得了诺贝尔奖,如1938年,德国库恩用色谱法从维生素B中分理出B6获得了当年诺贝尔化学奖;英国马丁开创气-液色谱法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斯特恩和摩尔研制出氨基酸分析仪获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去年,而亲和色谱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等。色谱也因其广泛的应用吸引了众多科学家投入其中。
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的报告,自2010年开始,中国科学家在色谱领域所发表的文章已经超越了美国,而10年前该数字为831篇,很显然中国已经成为色谱研究的大国。
但是,陈洪渊院士表示,“色谱研究曾是非常热门的研究前沿,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从上世纪90年代后,色谱法已经相当成熟,在世界科研顶级杂志《Nature》、《Science》、《Cell》(注:以下简称为NSC)上,色谱研究论文数量显著减少,1999年至今已在NSC上已经没有发表过色谱研究相关论文。”
那如今色谱研究的热点在哪?陈洪渊院士认为,“当前色谱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分离材料的研究。”这一点也在本次会返耐陡迓畚闹械靡灾な怠1收咄臣屏舜舜位嵋槭盏降?34篇论文,其中近三分之一即171篇论文研究的主题与分离材料有关。从分离材料的细分领域看,分子印迹材料及整体柱材料是大家研究的热点,其中在171篇论文中,分子印迹材料研究39篇,占23%;整体柱材料研究45篇,占26%。
张玉奎院士在报告中说到,“分子印迹材料由于结构预设性、高效选择性、环境耐受性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近年来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2012年,分子印迹相关文章发表数量已近1000篇,而10年前才不足10篇。就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发展而言,其经历了第一代3D印迹、第二代2D印迹及第三代Epitope(抗原决定基)印迹等。”
也正是有如此多的优点,整体柱材料的研究才得到色谱研究者的关注。
此外,在分离材料研究中,提及“纳米”的次数为340次,而其中“碳纳米管”被提及82次,“纳米金”被提及43次,在此次的会议论文集中进行搜索,“液相色谱”被提及的次数为792次,“气相色谱”被提及333次,“毛细管电泳”被提及194次,“离子色谱”被提及83次,“质谱”被提A?64次。可见,液相色谱依然是大家研究的重点,而从事色谱研究的科学家也越来越多地涉及质谱研究。

不过,在此次全国色谱会上,我们看到更多的研究都集中于前沿科学研究,而与我们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应用研究数量却非常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都表示,“ 目前,我国科学家都热衷于前沿科学研究,而对于应用性研究关注太少。总是先罢移淇梢越饩龅奈侍猁而不是针对问题去建立方法。”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告诉笔者,“目前,中国学术界以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就造就了此种境况。就应用而言,十年前,各大仪器公司的开发应用方法的能力就超过了很
在此,我们也呼吁并希望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在关注前沿研究的同时,能投入到与我们生活及生产密切相关的应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