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购买的实验室耗材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也是影响实验教学发展的一大因素。特别是目前各专业基于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并不断出现新的边缘、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实验耗材也呈现出品种多、划分细、厂家杂、规格多、保管难问题,且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因此,高校实验室耗材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高校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目前,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室耗材的采购与使用的脱节、存储分散、监管困难和废弃物处理不当、行政办事效率较低,采购成本较高等诸多问题。应制定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提高管理意识、改进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以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统一采购的实验室耗材,可以分成常规性实验室耗材和消耗性实验室耗材。常规实验室耗材一般使用周期比较长对低值耐用品应该尽量购买好的,延长其使用年限,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增补,不必每学期都购置。针对这类型的实验室耗材应将管理权利下放到各系部的实验,通过各实验分管本系部的实验室耗材,降低校级职能部门的管理成本。同时,要求各实验的管理员对实验室耗的领用和管理情况都建立台账,做到帐物相符,确保出入库的实验室耗材账目明晰,有据可查。学院职能部门将有针对性地检查实验室耗材的使用登记情况;并要求实验人员能及时与教师沟通,获得所用实验室耗材产品质量和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
而消耗性耗材更多的用于生物和化学实验室,该类耗材保质期较短,倘若按照常规方法保存在实验室,使用时,容易失效且部分药品会挥发出有毒物质。因此,针对这类耗材应采用无库房管理模式,招标结束后供货商并不立即送货,等到使用部门提交订单后,方由供货商按照指定时间和地点将耗材至使用部门,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行政成本消耗,确保耗材使用质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校级实验室管理部门需要将信息化引入到实验室耗材管理中。目前,师范类院校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已实现信息化,但由于实验室耗材价格低,评估时,不能作学院固定资产计入统计数据,很多高校不重视。实际上,只有将实验室耗材管理信息化,才能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监控,实现时间成本、行政管理成本、过程控制成本的有效控制,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业务运作管理成本的目的,并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实现合理配置与共享。实验室耗材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有着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