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的液压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污染物的入侵,其中固体颗粒是主要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入侵系统后,以各种磨损机理对液压系统中的元件产生磨损作用,从而引起系统故障。有资料表明,液压系统的故障大约有7 0 %是由于油液污染引起的,而固体颗n污染物引起的液压系统故障又占总污染磨损故障的6 0 % 一7 0 %。因此,要想使系统维持正常运行,严格控制系统油液的污染度,也即要严格控制油液中所含固体颗粒污染物的浓度。
为了方便实施对系统油液的污染控制,人们希望能定量地描述和评定系统油液的污染程度,这就需要制定油液污染度的等级标准。1 9 8 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O 4406:1987 《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标准。NAS1638是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于1964年1月提出,在美国和世界各国曾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仍被广泛采用,是我国当前普遍使用的ISO11218、GJB420-87A分级制、AS4059等标准的源头。
ISO 4406:1999污染度等级
根据颗粒浓度测定方法的不同,该标准对污染度等级的报告形式也不同。
当油液颗粒度分析仪测得,污染等级代号由3个代码组成。*个代码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4 1 x m ( C )的颗粒数,二个代码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6 1 x m ( C )的颗粒数,三个代码代表每毫升油液中尺寸≥1 4 1 x m ( C )每帕J?个代码依次书写,相互之间用一条斜线分隔。其中 m ( C )表示按照GB/T18854-2002校准的PLD-0201 油液颗粒度分析仪的颗粒尺寸。代码的数值同样与相应的颗粒浓度对应。根据颗粒浓度的大小共分为 3 0个等级代码( 取消了原来的0.9代码,增加了25、26、27、28和> 28五个代码) ,相同代码所表示的颗粒浓度范围值与原标准相同。相邻代码所表示的颗粒浓度之比仍为2,颗粒浓度越大,代表等级的代码越大。ISO4406:1999规定的污染度等级代码与颗粒浓度的对应关系见表2 。
NAS1638污染等级标准(100ml中的颗粒数)
NAS1638是分段计数的,有5个尺寸段。由于实际油液各尺寸段的污染程度不可能相同,因此被测油样的污染度按其中的等级来定。这会引起一个问题。例如,测出的5~10μm的污染度可能是4级,15~25μm颗粒的污染度可能是6级,25~50μm可能是5级,而50~100μm颗粒的污染度可能是8级,这时数据就很难处理,往往使得概念不清。如果保守的话,就会按照规定判定为8级,认为系统很脏。而事实上,新的磨损理论表明只有尺寸与部件运动间隙相当的颗粒才会引起严重的磨损,也就是说5~15μm的颗粒危害大,而50~100μm由于无法进入运动间隙,对磨损的影响却不大。
液压油清洁度ISO 4406于NAS 1638标准对照
常用的处理颗粒物的方法:
过滤是润滑油液常用的净化方法,一般机械设备中的润滑和液压系统均设有过滤器,常采用过滤车、过滤机、净油机等进行油液净化。
实施高精过滤分三步:
1、确定典型元件的动态油膜间隙及目标清洁度;
2、选择适当的过滤系统
---过滤器位置及安装形式、过滤比、过滤材料三个方面
3、坚持按压差更换滤芯,配合定期监测。
---状态监测不仅包含油品清洁度、水含量、粘度,还包括铁谱、光谱、能谱等多项监测措施,但清洁度监测是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