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使用管理办法》及合格评定制度的实施,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297/SC3)于2018年启动了IEC 62321系列标准转化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020年正式完成,现已发布5项,剩余4个标准,预计将在今年内发布。今后,GB/T 39560系列标准(IEC标准转国标)将替代GB/T 26125成为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使用管理办法》新的支撑标准。
先期发布的5个标准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Cr(VI)的测定标准GB/T 39560.701,其变化较大。该标准是IEC 62321-7-1:2015的等同转化,针对金属上无色和有色防腐镀层中六价铬的测试给出了详细方法。相较于老版IEC 62321:2008或GB/T 26125-2011附录B,新标准修订的关键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01 取消斑点法
斑点法本身有局限性,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由于镀层工艺千差万别,广泛存在不均匀性。同一批次样品的镀层表面,取样位点不同,可能得到的测试结果也不相同。甚至出现部分样品在斑点法测试中,六价铬测试结果为阴性,但继续使用沸水提取,结果又呈阳性。因此在新一版的标准方法,取消了斑点法测试镀层中的六价铬。
02 选用镀层单位表面积的六价铬质量(μg/cm2)来体现六价铬的存在性
1) 六价铬主要存在金属镀层表面。在金属基材镀锌、镉等之后,往往需要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形成一层薄钝化膜,主要是为了保护金属镀层。传统含铬工艺,主要是Cr(Ⅵ)和三价铬的混合物。
2) 在产品生产后,难以准确测量防腐镀层的质量。涂镀层和钝化膜通常很薄,与基材质量相比甚小。若以涂镀层中Cr(Ⅵ)含量来表示,需要对镀层进行剥离。尽管已开发了多种镀层剥离技术,但由于镀层厚度与密度的不均匀性,很难获得较为准确的镀层质量。
3) 考虑到行业的变化趋势,从镀层技术角度看,要么使用不含六价铬的化学物质,即很少或者不存在六价铬,要么使用传统的含有六价铬的化学物质,即六价铬含量显著,且能可靠的检测到。考虑到样品中六价铬分布的不均匀性,将0.10 μg/cm2~0.13 μg/cm2之前的“灰色区域”确定为“非结论性的”。
03 测试结果的判定依据
在新版标准中,采用比色法与目视法结合对判定样品测试结果进行指导,大大降低了误判风险,可参考以下流程进行镀层中六价铬测试:
更多不同,请查阅标准原文。
岛津UV系列产品助您快速准确完成六价铬测试
UVmini-1280 UV-1900i
标准样品制备和测试条件:
分别取六价铬标准储备液至25 mL比色管中,并用纯水定容(标准曲线相当于0.00、0.05、0.10、0.20、0.50 mg/L的六价铬),加入2.0 mL二苯卡巴肼溶液(5.00 g/L)。以零点作为比色时的参比液。用1 cm比色皿于波长540 nm处测定吸光度。
六价铬水质分析试剂为您免去显色试剂的配制苦恼:
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可提供1,5-二苯碳酰二肼显色试剂(型号:LR-Cr6+),方便快捷,随拆随用。